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信息中心主任张野接受证券时报专访时表示,监管科技应用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监管机构的共识,也是证监会多年来坚持的工作理念。
证券时报记者:本次两会有哪些提案准备?关注的内容有哪些?
张野:我的提案有两个:一个是建议进一步完善投资咨询机构的管理条例,以适应多年来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另一个是希望在《证券法》里加入关于互联网证券的内容,对互联网证券的内涵和原则性要求做出相应的说明。
另外,手机数据安全也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当前手机APP都会采集手机的IMEI码(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地理信息等数据,因此如何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对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部分进行明确的、标准化的规定,并要求数据采集商做出安全承诺。
证券时报记者:证监会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资本市场监管?
张野:从2014年开始,证监会开始建设中央监管信息平台。这个平台整合了证监会各个方面的监管应用系统,包含了20多个子系统,通过数据共享和流程互通,更好地提高了监管针对性。一年前,证监会又开始研究资本市场的大数据监管,也可以称之为监管科技3.0,即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提升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监管力度,监管科技应用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监管机构的共识,也是证监会多年来坚持的工作理念。监管科技3.0是在传统信息技术之上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传统技术手段的升级和完善,因此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理念上都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转变。证监会花了很长时间对这个领域进行了调研,认真研究了全球范围内监管科技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科技3.0的总体实施方案。在监管科技3.0的工作中,将充分发挥交易所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刘士余主席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重点工作亲自督办,希望在一两年内能够在监管科技运用方面走出一条新路,达到新的水平。
证券时报记者:监管科技在资本市场一线监管方面有哪些运用?
张野:证监会的中央监管信息平台与各交易所的监察监管系统构成了统一的整体。沪深交易所在内幕交易、市场操纵、信息披露等方面已经建成了强大的监察系统,因此可以将交易所监察系统的数据与证监会的数据进行充分整合,从不同角度、不同颗粒度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发现各种违规线索。比如交易所发现某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出现了异常,就可以将异常情况通过中央监管信息平台传送给辖区的证监局,证监局核查后再反馈给交易所,通过数据流动形成完整的监管链条。如果再加上人工智能的分析,就可以大幅提高监管力度。
证券时报记者:监管科技的应用有哪些困难?
张野:大数据+人工智能到目前为止可以说还是个艺术性的工作,还达不到工程性的标准。大家都很看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前景,但如何具体取得实际效果,还需要有一个工程方法意义上的突破,指导大家按照一个有效的方法去做,就可以看到想要得到的结果。这个层面如果不能突破,就只能停留在畅想层面上了。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张野:区块链有非常突出的特点,无论是技术理念还是技术手段都值得高度关注。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首先从技术角度上看,区块链的绝对去中心化是不成立的,因为区块链本身就是个软件,而软件一定是中心化开发出来的。再比如,区块链上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是身份认证,而身份认证的技术是PKI(公钥基础设施),这个技术也是中心化的。所以,如何在中心化的架构基础上搭建一个去中心化的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区块链技术发展到现在,有一个根本性问题还没有解决:为什么要去中心化?不可否认,有些应用场景是需要去中心化的,但是否所有的场景都要去中心化,这是需要仔细思考的。我还是比较认可周鸿祎说的那句话——到现在大家还没找到比较适合应用区块链的场景。因此,对待区块链的发展既不要一哄而上,也不能把它看得一无是处,还是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
转载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2018年3月5日,来源证券时报